学科、专业名字:艺术学(戏剧影视学)
2025年,广播电视艺术学获批成为上海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的首个学科培养方向,2025年,电影学硕士点设立并开始招生,2025年,学位点列入上海重点进步学科。学科方向和课程体系以影视研究为主导,设有影视史论、影视文化与媒介研究、影视创作与产业研究三个研究方向。现在,学位点共有正高职称导师4人,副高职称导师3人:
赵宜,学科带头人,艺术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高校影视掌握评论专委会理事。主要从事影视理论、媒介理论与文化研究。主持结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等研究。出版专著与教程4部,在《文静研究》等学术刊物及《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与评论文章50余篇,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入选上海晨光计划,获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出色成就奖二等奖、中国高等院校影视掌握掌握奖一等奖等。
齐青,教授,上海电影评论掌握副会长。主要从事影视创作研究和影视产业研究。出版学术专著与专业教程多部,并在要紧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上海教委项目与上海艺术科学重点项目等多项要紧研究。除科研教学外,曾参与多部影视剧的创作,获飞天奖、金鹰奖、星光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奖项。
杨海燕,文学博士,研究员,主要研究范围为文化产业和高校智库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程7部,主持完成包含上海哲社项目、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上海高校智库内涵建设项目、上海文化建设项目等10余项,有50余篇决策咨询专报被有关部门采纳,多次获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获聘上海智库年轻人领军人才,曾荣获第十三届上海决策咨询研究成就奖一等奖、第十四届上海决策咨询研究成就奖三等奖、上海教卫党委系统党建研究成就三等奖、上海妇联妇女儿童理论研究出色成就三等奖等,并获得上海教卫系统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罗易扉,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英国杜伦大学人类学系访问学者,中国艺术人类学掌握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及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评审专家,CSSCI期刊艺术学、民族学、文化学类审稿人。研究范围为影像人类学、视觉文化研究、欧美艺术人类学思想史、艺术人类学、艺术史论、物质文化研究、博物馆学。近年来在国内外中英文期刊《Oriental Art》《清华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60余篇。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等各级课题十余项。著有《写文化之后意义关怀:
1990年代以来西方艺术人类学思潮》,主编Contemporary Anthropologies of the Arts in China(Cambridge Scholar Publishing),曾荣获第二届中国费孝通艺术人类学奖等多项奖励。
郑炀,艺术学博士,副教授。上海电影评论掌握电影史学专委会理事,上海晨光学者。主要从事电影史研究和电影创作研究。承担上海哲社规划项目等多项研究,在《当代电影》《文汇报》等要紧学术期刊与报刊发表学术论文与评论文章40余篇,并有多篇转载,上海电影局《上海电影产业报告》统筹及主要撰稿人。
余佳丽,媒介管理博士,副教授。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后赴英国继续深造。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范围为中国电影史、电影产业研究。主持或参与多项教育部、上海教委及上海师范大学校级重点或一般科研项目。出版著作1部,发表CSSCI及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
徐亚萍,香港浸会大学传播学博士(电影研究方向),副教授。山东新闻出版广电局与中国传媒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范围包含视觉文化、媒介人类学、电影理论等。曾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一等资助项目等。成就包含《文静研究》《媒体传播研究》等CSSCI、TSSCI期刊论文逾10篇(部分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网站收录),研究专著《转型语境下山东纪录片进步策略研究》等。